秦晖:经济改革实质是要民营资本摆脱国有经济遏制
事实上,这一新的范式也是古代解经者对经学的理解。
无论是自然,还是社会治理,要以天道为根据,而不可违逆。可见,依荀子,大一明显地具有哲学阐释的意味,但其并没有信仰层面的意义,而是表现着以天道释人事的路向。
换言之,自然之道是荀子天道的主要指向。只谈其分,不见其合,或者相反,只谈其合,未见其分,都是不完整的。[54]据杨倞注,始,犹本也。天生人成,重在人成,正是荀子人本主义鲜明立场的表征。与过分强调人类利益的人类中心主义相比,荀子生态哲学又有遵循自然的一面。
《周易·乾》云,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。[62] 王先谦:《荀子集解》,第19页。这就是天道:一阴一阳之谓道。
那就是把这个人放到比人更大的一个概念里面去了。现在我又讲,先秦时代,当时人真正作为最高经典的,通常就是诗书并提。他的境界论,是讲人生。2.博爱的精神与正当性原则 现在,我们澄清了儒家的仁爱观念以后,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上:什么叫作正当性原则?正义原则的第一条——正当性原则,现在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对它做出界定。
[64]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。日益:一天一天地增加。
由此我们可以想到,如果我们要谈儒家的正义原则,那么,根据义字的基本含义,我们可以确定:儒家的正义原则的第一条,应该叫作正当性原则。诗作为一种艺术——作为一种语言艺术,它是表达情感的。而现代社会当中,父子的关系不再是那样的宗法关系,具体来讲,用法律术语来讲,这是监护的关系——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关系,它与古代那种父子关系是不同的。在这个轴心期——中国的轴心期、春秋战国时期,儒学的主要的代表有孔、孟、荀:孔子、孟子、荀子。
这就意味着,如果我们要解构前现代、古代的儒家的形下学,像三纲这样的东西,那也就意味着,我们对它的形上学也要抱怀疑的态度,在我看来,它也是应该被解构的。但诚信这个词语,那个诚,那个用法,和我现在想讲的这个儒家本来意义上的诚还不是一回事儿。生活生成了一切物,生成了一切东西。那你会发现:在科学、认识论这个方面,或者是在伦理学这个方面,这两个方面,不管它是在学术上也好,在日常言谈当中也好,甚至你不说话、在你的思考当中也好,如果没有主客架构,一切都没法谈、没法说、没法思考。
[78]见《礼记·乐记》:乐者,天地之和也。但正好证明了:这个适宜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。
更具体地讲,我们从帝国时代的儒学、皇权时代的儒学,转向民权时代的儒学。反过来讲,如果我们坚持我们应该继续地继承和发扬、继承和发展我们的儒家思想,那必然得出一个结论:儒学的内容肯定不仅仅有形上学、形下学这套东西,它还有其他东西,被长久地遮蔽了,被长久地遗忘了。
就是这个诚,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,这个本真的情感、本真的爱,它造就了我们自身这个主体性的存在者,也造就了自身以外的其他的对象性的存在者。王道政治,或者说孟子讲的仁政,主要讲这个内容的。因为它是涵盖万物、一切东西的,所以它本身不是一个东西,不是一个物。我们要问的是:你为什么、你何以能够做到克己复礼、礼有损益?你何以能够做到、而且很自如地做到建构新的社会规范、新的社会制度?说到底,我们刚才也谈到了:是因为仁爱。而这些形而下的问题,简单来讲,也不外乎:它主要是讲的伦理政治的问题。我们发现,六经各自具有自身的特征、特点,因此它们所体现的教化的功能也有自己各自的特点。
不仅母亲,父亲也是这样的:一个男人,生了一个孩子,他是不是父亲?这还是要打个问号的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疑难问题,没法解决,我们问神,通过占卦这么一种方式去问神。
或者用荀子的话来讲,这叫作物蔽——受到外物的遮蔽,叫作物蔽,所以荀子专门写了《解蔽篇》,就是要解蔽——把它解开,把它打开,打开这个遮蔽,恢复到你的本然的良知、本然的良能。所有的宗教都有这么一个观念,就是渡,也叫作济——救济的济。
但是,我们作为中国人,基督教能不能拯救我们?这是一个问题。通俗地讲,一切事情、一切事物、万事万物都在生活之中。
不仅是孟子,孔子也讲过,说有一种人:言必信,行必果,结果呢,是硁硁然,小人哉。比如说,我们刚才不断提到的一个词语事情,或者情况、情景等,你会发现,这里面有一个奥秘,就是:当我们在说情况、情景这样的事情的时候,我们居然用了一个情感性的词语去说它,用了一个表达情感的词语去说它。大家所注意到的是什么呢?比如孔子讲:克己复礼[18]、不学礼,无以立[19]。但你会发现,我们建构社会规范、社会制度,它有一个特征,就是对人进行区分、划分、分类。
这是从形上落实到形下,然后当它落实到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,落实到一个人的心中的时候,我们就说:这是人之性。甚至袁隆平发明更高产的水稻,可能还是不够,还是养不活。
你想想,父母爱他们的女儿,为她考虑她的婚事,考虑她的未来的生活,这当然也是仁爱的体现,是爱的体现。这个例子说明了:计划生育这个政策,它作为一个制度安排,这种变动,它所遵循的恰好就是儒家讲的正义原则的第二条——适宜性原则。
但是,我们注意到,这些教育活动当中,也出现了一些问题。另外一种是他自己可以进行自我教育、自我教化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身的修养。
第二层意思,不诚无物、不爱无物意味着什么?恰恰是因为爱、因为诚,所以才创造了万物,创造了你我他,创造了这个世界。为什么这么讲呢?所谓信,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讲,就是不要撒谎,说真话。这样一种状态,就是:当我们回归到最原初的、最本真的生活观念的时候,无物存在。那么,对于道德来讲,或对于正义来讲,它涉及我们怎么看待这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。
由一个形而上者,一个绝对的物、绝对的东西、绝对的存在者,对所有这些万物、形而下者加以阐释,为之提供可能性,这在哲学上,就是我们刚才讲的:这是一个形而上者和形而下者之间的奠基关系。外王是说我们由此出发,去改变生活,改变世界,通过改变世界来拯救这个世界。
所以我们说乐和、和乐。原因非常非常地多,总的来讲,就是我们感到我们的生活不满意。
(二)生活的观念 生活儒学,首要的关键词,就是生活。什么叫境界呢?简单说,所谓境界,就是指的我们在人生当中,精神上、观念上所达到的层级的高度。